稻米文学 > 古代言情 > [水浒]掀翻大宋

270-28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稻米文学www.daomitxt.com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270-280(第11/13页)

便知此为唯一良方,某身为一方官员,自也愿救一方百姓,诸位若说也可,凡事由某一力承担!”

    这下堂中众人便不说话了,不管认同与不认同,都看出刑通判真乃仗义之人。

    康元统却不能叫刑名扬真去给那反贼写甚么信,安抚刑通判说道:“我江州也未必没有一战之力,白日里通判与我说过,城中大户皆愿守卫江州,既如此,便叫胡都监加紧练兵,以御强敌!”

    *

    刑通判失魂落魄回到家中,见到李俊和蓝小衙内,这才恍惚又想到二人,“我都糊涂了,近些日子繁乱,越来越不记事……”

    李俊问道:“如何?”

    刑名扬沉默不语。

    李俊便知了,说道:“江州必破,我明日告辞。”

    刑名扬却突然说道:“义士既是此间百姓,不想救江州吗?”

    李俊说道:“我自幼长在江州,怎会不想救江州父老?只是李俊乃是一无名小卒,又能做何事?只能不顾大义而报我恩公小情了。”

    刑名扬说道:“你就算把衙内带走,他日后又可会读书识字,考取功名?真叫他做个田野村夫,又如何对得起蓝贤弟?”

    李俊默而不语。

    刑名扬说道:“我有一策,即可保江州父老,又可保衙内平安顺遂,只求义士为我做一事。”

    李俊抬头看他,“大人但说无妨。”

    刑名扬说道:“我今夜写书信一封,只求义士帮我带到苏州府,送到潘大人府上,求他来救江州!”

    “啊?”李俊顿时瞠目结舌,要他去见潘邓?

    这怎么能行?

    第279章 建炎元年腊

    李俊顿时发起愁来,他这么多年来没回到江州,可不光是因为近乡情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江东归那潘邓所管,他不敢回来呀!

    想当初宋江哥哥受难,江州劫法场之后,他与兄弟众人便离开家乡直奔梁山落草。那潘邓做东平府府尹之时,诏安梁山众,他和自家兄弟童威童猛听宋江哥哥之命狠狠刁难了独自上梁山诏安的潘府尹,不光得罪潘邓,连他身边跟着的那叫郓哥的小兄弟都得罪得不轻。以至于梁山众好汉被招安后,自己和江州兄弟欲就此离去,却在半路被那东平府厢军捉个正着。

    自此自己和童氏兄弟就被发往孟州牢城营,那张衡张顺兄弟比他几个还要惨些,直接被潘邓发往登州沙门岛,自此再无音讯。

    他自到了孟州牢城营中,因为人勇武,受了管事看中,叫他做个文书。后管事老而去职,他便成了节级,把童氏兄弟救出之后,本欲在孟州城安乐后半生,却没想他兄弟三个自小在浔阳江上过活,哪里受得了在这泥土地上讨活路?被关押时还好,一旦自由,夜间都仿佛能在耳边能听到浔阳江水声,十分想回江上去。

    是以兄弟三人商议一番,告别老管事后离去。可他三人一路都走到扬州府了,听说了潘邓在苏州驻军,两浙江东都归他管,愣是没敢下江南。

    童威当时还劝慰他,“大哥,左右扬州府也有运河,够咱弟兄讨生活了,咱别回去了,那姓潘的小心眼,再叫他逮着咱可怎生好?他现在可不是府尹了,是宣抚使了!两路二十四府,都归他管!”

    事有无奈,只能如此,是以一直到了蓝府尹托孤,他兄弟三人才重回江州,也是十年来才重回故土。

    可如今刑通判托他往苏州府走一趟,这该如何是好?那潘邓听了是他来送信,莫说江州一事,怕是连他自身性命都难保!

    刑名扬看出了李义士为难,他自己面上神色也暗淡下来,说道:“此事机密,需得找信得过的人做,人非但要可信,也要有本事才行,我看李义士是个中豪杰,又是重信守义之人,没想却也不愿为某走这一遭……”说着坐在椅中,低头不语。

    李俊哪里听得了他这样说?犹豫几息,最终还是牙一咬,心一横,“既然通判信得过我,某愿为通判执使。”

    刑名扬顿时转悲为喜,“如此一来,多谢义士!”

    李俊转而说道:“只是望通判千万与我照顾好蓝小衙内,我身边还有兄弟二人,且请一并来府中看护衙内。”

    刑名扬哪里有不答应的,“此乃应有之义!”而后当夜便写了书信,叫李俊趁夜离开江州府。

    *

    李俊当晚走后,邢通判也要开始着手府中兵防一事,首要就是坚壁清野,然后集结城中青壮,固守城墙。

    皇帝欲到江州来,还引来了金军侵略,江州的富家大族最是心慌,他们先是暗地里联合,到刑通判府中求说和。但江州府做主的最终还是一府之尹,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康大人不松口,他们这些平头百姓一点办法也无。

    一计不成,又寻他法。这些富家大族组织起来的家人青壮,原本是用于保卫乡里的,但康大人决定坚壁清野,要征用各家力士用来守城,各家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把自家家人献出去守城便是,只因此时大家的目标是一样的,都不愿金军攻破江州。

    只是关于青壮的分配上,江州府孔主簿官和兵马都监胡成起了分歧。胡成身为武官,自想立得功名,这个时候能够杀退金军,保卫皇帝,加官进爵是妥妥的,因此他执意要先练兵。

    却没想孔主簿已先一步把征过来的青壮集结成几对队,都到江州府城内用来修园子了,如此好让皇帝来了之后住得更加舒适。

    想那几十里之隔的南康军好歹还有个出了名的周公爱莲池,他们江州却没什么有名的园子,实在可惜!不趁现在修一个出来,如何叫朝中大臣高看江洲一眼?

    这才是该干的正事!

    可被拉去修园子的人都不傻,如今这样紧急时刻,怎能做这种没用的事!没见那新一期《江南风尚》中是如何写扬州难民的吗?金军真要兵临城下,靠着这些个园子能阻挡铁蹄不成!

    是以富户大族和江州百姓愈加不满,这园子虽被康大人紧急叫停,可积压下的矛盾无法清除,江州府内气氛愈加紧张。

    *

    与此同时,皇帝一行人正在逃难,他们身后金军紧追不舍,长江南北沿岸的各个州县都十分紧张,生怕遭逢金军铁蹄。

    谁不知道那些个胡人行军打仗都不带粮食的,那大军兵马嚼用是哪来的?全是靠着边打仗边抢来的!真要是遭到这群人围城,那还有得他们老百姓活命?是以各个城池都城门紧关,生怕被这一群野狗盯上。

    事实上他们的猜测并没有错,金军的情况的确紧急,粘罕率军攻破扬州城时,他手下的部将只有八千人。精兵疾驰南下,已经到了要是三天没有粮食可以抢,或者是打了败仗处境就很危险的地步了。

    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金军依然是战无不胜,因为宋军已经被吓破胆了。

    赵构一边慌不择路,一边也看了新一期的《江南风尚》,里面的皇帝被金军追得十分狼狈,难民口中还说皇帝定是亡国之君。赵构两眼通红,狠狠地将刊物扔到地上,冲着群臣发火,“为何要到这南方来!”

    汪伯彦拿出帕子擦擦额头上的汗,“陛下息怒,如今天下只有这南方才是好地方,金军寻常不会攻到这里……我等若不来这南方,难道还待在汴京大名吗……”

    道理倒是这个道理,汴京已经历过两次围城,北方确实不安全,可谁又能想到金军能一直追到这么南的地方呢?

    黄潜善上前安慰道:“如今金军虽然紧追不舍,但他们有一个致命缺陷,待暑气渐盛,彼北狄之人必难耐酷热,自当退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稻米文学首页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稻米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今日头条

稻米文学|全本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