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稻米文学www.daomitxt.com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290-300(第1/14页)
第291章 大宋国丧
两年后
建炎四年八月,应天府迎来一个任谁也想不到的客人。
此人便是太上皇身边跟着的小黄门张宝,张宝身边带着助他从金国逃回来的武功大夫宋江和花荣,一同到达国都。
朝野震惊,赵构也十分惊诧,连忙叫人把三人请到自己寝宫中来见。
张宝到了应天府后,还没歇个脚就紧忙入了宫,见到当今皇帝,不正是康王殿下!张宝与皇帝抱头痛哭。
赵构询问北地之事,张宝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一直说到半夜时分,恨不得把陛下受的苦全都替他倾诉,而后说道:“陛下得知殿下登基,心中大慰,北地众皇子皇女,众位后妃都十分欣喜,庆祝了好些时日,我国朝有望,大宋鸿福齐天!”
赵构也泪流满面,心中说不出是欣喜还是悲凉,他哭得不能自已,似要把这些年的委屈辛苦也一同哭出来,“朕……朕心中也想念父皇,想念众位兄弟……”
在场之人无不落泪。
张叔夜也擦了两袖子眼泪,见皇帝太过悲苦,上前劝说道:“张内侍和两位大夫远道而来,如今已经夜深,叫他几人先下去歇息吧,有什么事,明日再谈也未尝不可。”
赵构咳嗽了一阵,而后说道:“朕得知父皇消息,太过欣喜……如今确实太晚了,叫人送张大人和两位安置了吧。”
张宝也见到了皇帝身子不好,不敢打搅,和宋江花荣下去歇息了,临走时说道:“太上殷殷叮嘱,叫我若是趁机回归,万万告诉陛下,勿忘父母!”
赵构流着眼泪点点头,目送了张宝出寝宫。
张叔夜送走了张宝几人,返回皇帝寝宫中,赵构还在咳嗽。
张叔夜紧忙给皇帝顺气,又倒了茶,“陛下早晚保重身体,莫要太过劳累。”
赵构歇了歇气,然后问道:“……还没找到吗?”
张叔夜叹了口气,皇帝身子每况愈下,到了如今已是灯尽油枯的地步了,太医私下里与他说过,恐没有良方能医治,如今也只是靠着汤药吊着身子。
是以自去年年初开始,皇帝就让他暗中秘密寻找流落在民间的赵家宗室子弟,可宗室又哪有流落于民间的?
张叔夜劝慰道:“听人说蜀中有太祖之后,不过也不知虚实,属下已叫人前去,陛下放宽心……”
赵构眼神暗淡一瞬,之后又抬起眼眸说道:“相公务必要找到,太祖之后也是极好,只要姓赵……”说着又是一阵猛烈的咳嗽。
张叔夜赶忙又给皇帝顺背。
赵构又叮嘱道:“别让粟家的人知晓。”
张叔夜也点点头,“臣都晓得。”之后他又说道:“今日张宝太监来,其意在于北伐,救回太上皇,陛下意下如何?”
赵构摆了摆手,“我知道,我明白他的忠心,只是此事不是一朝一夕能做的,待我想想吧。”
张叔夜便告退,留皇帝在寝宫中歇息。
寝宫里只留了赵构一人,但他也是彻夜难眠。这两年来天下局势变动,眼见着国朝势微,他还后继无人,莫说子嗣,就连一个宗室子也无,如何叫人不心急?
如今又有张宝太监前来,赵构想了一夜,还是觉得不能去救太上皇,他大宋没有能力去再一次惹怒金国了,他不能让赵家祖宗基业毁在自己手上,就这样成为千古罪人。
张宝太监在应天府住了好几些时日,只起初被皇帝召见几次,之后便再无传召,他在住处闲得发慌,托人催了几次,也没有音讯。
只是皇帝不来寻他,却又别个人来请他宴饮。今日去粟大人府上,明日去黄大人府上,这样一连几天,某天他回到住处之后,宋江来找他,说道:“大人莫再去宴饮了。”
张宝问道:“这是为何?”
宋江说道:“我近日打探,朝中两党势如水火,我等既是为太上而来,不便掺和其中。”
张宝没想还有这种顾虑,他想了一会儿说道:“我从前也在太上跟前伺候过许久,虽然没有什么学识,也浅浅知道些朝堂之事,他两党欲要如何暂且不管,但凡能让皇帝出兵北上,我便是身负骂名又有何惧?”
宋江见张宝太监心中有成算,便不再相劝。
可他们置名节于度外,皇宫之中却不能再容忍。
赵构将张叔夜召进宫中,“张宝不来还好,他自到应天府我,实在兴风作浪。近日朝堂之上有人上书请北伐,如今大宋不能再北伐了,他朝臣难道不懂得?只为了权势,连祖宗江山都能不顾……朕实不愿父皇之事成了他两党争权夺势的筏子,相公……”
他说着又咳嗽起来,张叔夜连忙说道:“臣都明白,陛下有何旨意?”
赵构想了半晌,而后说道:“你去把张宝太监,处置了吧。”
*
八月二十六,张宝夜中惊醒,醒来之后看见宋江、花荣两位大夫在自己床前,他猛地坐起身,“这是怎么了?”
宋江说道:“快走!”
几人收拾行李,一路到了运河边上,张宝只见河边有船,船上有一人掀帘走出来,正是张相公。
宋江上了船,花荣把他几人行囊都抬到船上,张宝还不知怎么回事,张叔夜走过来,和他说道:“大人快走吧,以后莫回来了。”
张宝福至心灵,一瞬间就懂了,他眼里含着眼泪,默默点了点头。
张叔夜虽接了皇帝指令,但见张宝九死一生逃出北境,来到应天府传递消息,怎忍心叫这忠心耿耿一心为主之人反而死在汉地?遂自作主张,偷偷把他三人放走了。
艄公拿了银钱,把船撑走,张宝坐在船上,随着水波摇摇晃晃地哭起来,“我如何对得起陛下……”
宋江两人也是一阵唏嘘,谁能想他们从金国如此艰辛却还用尽方法回归,可一路到了国都却又如此收场。
宋江劝道:“皇帝陛下自有打算,我等既然将消息传到,张大人便也不必为此多费心伤神了。”
花荣也劝道:“我一路上也听说些国朝之事,想来如今世事艰辛,皇帝陛下也没法万事如意了。”
三人顺水漂流了一晚,第二日一早,艄公问道:“昨日那大官人叫我送几位官人到永城,接下去的路,官人几个往哪走?”
两人都看张宝,张宝想了一夜,下定决心说道:“我几个想去江南苏州府,劳烦老丈为我们指指路。”
*
苏州府东南王行宫之中,林朔一脸莫名,问那通报的人,“你说谁来了?”
那传信官员也似青天白日见了鬼似的,“张,张内侍,就是曾经在太上皇身旁的那个小黄门。”
林朔放下手中事务,前去接见。
张宝见了林朔,经人提醒,此人乃是东南之地中尉,掌管一地军政大事,甚得主公看重,他便重重行了大礼,“小人乃是太上皇身边奴仆,今为救主,前来江南,乞见东南王一面!”
林朔将他扶起来,叫人看座,而后问了他北面是何情形。
张宝一一说了,林朔说道:“并非主公不见你,而是如今我主不在苏州,大人远道而来,并两位武功大夫先在苏州府歇下吧。”
张宝听这人竟没直接拒绝,便也从善如流,就这样待在了苏州府。
林朔当即送信一封去往江州,将此事告知。主公这时正在江州府费心筹谋江陵一地,原不应以小事打搅,可这事说小又不小……索性还是送信为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稻米文学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