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文学 > 古代言情 > [水浒]掀翻大宋

340-347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稻米文学www.daomitxt.com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340-347(第8/11页)

,彼时年少意气风发,为大宋出使,也是希望我汉土常青,中国威严永存。当年我身受重伤,你和马扩呼延庆先行回归,我三人却在后面走辽边境,从陆路回了开封府……”

    潘邓回想往事,历历在目,“……一路之上边境百姓受北狄袭扰,惶惶不可终日,当时我便下定决心,我中原子民不能再过这样的生活,我堂堂中国再不能没有天险国界。如今十多年过去,我已登基称帝,天命在此,我身为一国之君,又怎能推脱此责任?”

    董平讶然,他听了这番话,突然真实地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他从前刚做燕山王时,也有过称霸天下的野心,可比起自己,潘邓好像确实更懂得如何做帝王。

    换句话说,他确实更有帝王之才。

    董平喝了口酒润喉,“既然如此,收回燕云也就罢了,如今燕云就只剩下北面几州,为何还要北上千里?”

    潘邓说道:“一来不能纵容金国;二来北上千里早也是我中国领土;三来……”

    董平看着他,潘邓缓缓说道:“我欲以燕京为都,守我大越国门。”

    第346章 燕山府归顺

    当着燕山王的面,说要以燕京为首都这种话,本来十分不客气,可董平却在那一刻真正领略到了独属于潘邓这个人的胸襟与胆略。

    什么样的帝王能说出亲自守国门这样的话?董平脑海里翻天覆地,又回想白日里黄河惊涛骇浪,和老百姓在耳边的山呼海啸。

    当时他看阅兵仪式如此盛大之景,却一意孤行觉得潘邓是展示武力,收买人心,可这时他仿佛真的懂了,这是帝王的承诺。

    他在借这场阅兵告诉百姓,天下易主,他潘邓身为君王,不会懈怠精神,会一直精进武力,保家国平安。

    当天潘邓喝了两杯酒,又反复和他提起从前之事,说之前的熟人现在都在哪,只有你董平一个远远在北面,和众人这些年也不通信,十分不合群云云。

    呼延庆也喝多了,和他们说起山西这些年不太平,索性他呼延家在当地也有名望,大家伙都服,这才没像中原一般成了土匪窝。现在天下归越,山西也越来越好了,他那根弦终于能松一松,不再时不时寝食难安了。

    徐观沉默寡言,董平眼见着他给潘邓剥了一个螃蟹五只虾,俩人还偶尔眼神相交,不知道咋回事感觉心里边十分不自在似的,遂讽刺地说了一句:“徐尚书大好年华,不会到如今还没娶妻吧?”

    徐观听了微微一笑,“那日和董大王一同求姻缘,董大王求仁得仁,菩萨自然不会顾此失彼,单叫我孤零零一个。”

    说着就在董平面前把一螃蟹壳的肉放到陛下盘子里,潘邓见师叔又给自己剥螃蟹了,十分幸福,微笑着看向师叔,而后张嘴怒吃一蟹。

    董平看他俩相视而笑,顿时抖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再不找不痛快了,老实吃饭。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潘邓又和他说起朝中众臣来,言董兄弟只要归顺,当天就封国公,而郭药师郭将军也有大功,封为宁远将军,他又是辽人,日后朝廷北征必有重用,不会埋没人才。

    此后一连两天,朝廷和沧州府都摆酒设宴,欢迎董大王来到沧州城。

    潘邓又私下宴请董平两次,终于劝动了董大王。

    董平其实也知自己没有抗衡之力,这回来看阅兵,更是叫他认清了现实。他真要与潘邓刀兵相接,也只会让燕山军士惨遭屠戮罢了。

    如今自己势不如人,潘邓却兵强马壮,无论他想如何对待燕山府,还不是由他说了算?

    可潘邓依旧肯以礼相待,董平心中衡量两天,从善如流了。

    董平刚表示归顺,潘邓第二天就在沧州加封董平为国公。

    而后晁少古和徐观两人随着马政父子和董平一同回了燕京,商议交割之事。

    到了定鼎三年正月份,燕山府归顺,燕京回归。

    此大事立即上了《江南风尚》头版头条,销量节节攀升,几乎比肩去年十月份国庆大阅兵特别版。

    不少能人志士、朝廷官员、普通百姓看着董大王竟然就这么归顺了,更觉得自家陛下是天命所归!

    要不是天命,他们潘皇帝会年纪轻轻称帝,短短几年时间一统天下,拳打蜀地,脚踢王襄,现如今还叫燕山王主动归降吗!

    小茶馆里热热闹闹,工厂职工,贩夫走卒凑在一块拿着新出的《江南风尚》定鼎三年二月刊议论,“……这都是为得咱们潘皇帝英明神武,才能感化董大王归降!”

    “咱们潘皇帝的德行,满天下人都心悦诚服。董大王他也知道咱们陛下仁德,不愿再与陛下为敌了!这就是顺应天命!”

    也有人听了他们议论,冷嗤一声。

    “那董大王不归降还能如何?真和咱们大越硬碰硬不成?他也得有那个实力!咱们潘皇帝坐拥四海,指哪灭哪!他董平要直着脊梁骨硬挺着,他也得掂量掂量!”

    他同桌之人吃着酱豆子点点头,“董平为前朝藩王,总有过人之处,他能审时度势这一点,就比王襄强!归顺朝廷,这是明智的事。”

    “就是就是,我还听说这回董平归顺是咱们潘皇帝三催四请才肯归顺的,乖乖,真是好大的脸面!要我说咱们潘大王也忒善了,就燕山那鼻嘎大点的地方,直接大军出击,一人一脚就给他踏平了!”

    一桌人哈哈大笑。

    邻桌之人听了他们议论却又不赞同,“话不能这么说,常言道不蒸馍馍争口气,董平就算真是比不上咱们大越,也是个世上少有的英豪!他要来个鱼死网破,咱们也得吃一壶!现在董大王主动归降了,咱们东南军将士也免得有损伤,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周元敬一直沉默着喝茶没说话,此时也插了句嘴,“是了是了,咱们潘皇帝仁心,才这么做的!潘皇帝念着咱们将士,董大王也念着燕山百姓,两个将就,这才有这一段佳话!”

    此话获得广泛赞同,小茶馆里沸反盈天,不管董国公是怎么想的,众人皆乐呵呵,“这下燕山也归入我大越了,咱们终于能天下太平了!”

    整个东南都喜气洋洋,皇宫更是如此,潘邓笑容满面,此番不光是燕山归顺,还有他师父就要回来了!

    潘邓陛下理理衣裳领子,看着银镜里面睿智威武的帝王形象,十分满意,带着师叔和两个小孩儿去迎燕京送来的第一批官员。

    一路之上他却总觉得自己好像有什么事忘了似的,摸摸两个小孩,又摸摸观哥儿,问道:“咱们可有什么东西落下了?”

    徐观看了他一眼,说道:“没什么落下。”

    潘邓陛下又恢复自信。

    寒山寺码头大船靠岸,陈文昭刚下船就看见了皇帝仪仗,面上不自觉地露出微笑来,他快步走上前去,只见多年未见的小徒弟也一脸喜气地走下来,陈文昭行礼,“臣带燕山众臣,拜见陛下!”

    潘邓看见老师,简直喜不自胜,把他薅起来,“老师忒多礼了!上马车,师叔也在呢!我一双儿女也在,叫他们拜见师祖!”

    陈文昭听见两个皇子皇女也在,十分欣喜,他早就听马扩提起过此事,只是又听马扩说起大越没有皇后,是以一直没有弄明白究竟怎么回事,今日相见,必须得问个清楚。

    他两个一面向马车走去,陈文昭说道:“如今陛下做了皇帝了,称谓不可像从前一样,两位皇子皇女哪里能叫臣师祖?便称一声陈大人也就是了。”

    到了马车上,两小孩脆生生喊了一声:“师祖。”

    陈文昭顿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稻米文学首页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稻米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今日头条

稻米文学|全本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