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文学 > 古代言情 > [水浒]掀翻大宋

190-20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稻米文学www.daomitxt.com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190-200(第8/13页)

苏州府局势混乱,若非他当机立断,平定乱局,岂能有半月之内擒获方貌的大胜?所杀军士,皆是违法乱纪之辈,也是为平息混乱,不得已而为之。”

    他又看向太子,“……至于万昌业,他早已认罪伏法,如今递上状纸,不过是垂死挣扎,拖延时日罢了,太子殿下岂能轻信此等谗言?”

    赵桓却毫不退让,朗声道:“白大人所言,皆是广德军节度使一面之词,苏州距此千里,若其欺君罔上,又有谁人知晓?万昌业虽已认罪,但万一事有蹊跷,若不查明真相,岂不冤屈了无辜之人?”

    李邦彦亦在一旁附和道:“陛下,广德军节度使私造兵籍,此乃不争之实。若其为忠臣,又怎会做出这等欺瞒之事?分明是有意隐瞒广德军人数,藏匿士兵,图谋不轨!”

    真是胡乱攀咬!余深听闻此言,出列反驳道:“兵籍乃是行军打仗之必需!哪个将军能没有兵籍?苏州府兵籍丢失,广德军节度使若不另造,又该如何领兵作战?难道就在苏州府干等着不成?”

    李邦彦冷笑道:“谁知道是真丢失还是假丢失?若其真为忠臣,又怎会如此遮遮掩掩?”

    又吵了起来,朝堂之上一片喧哗,皇帝心中愈发厌恶,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大臣们争吵也就罢了,太子为何也掺和其中?如今太子年纪尚轻,却已开始结交大臣……

    他本欲让太子南下查案,以历练其能力,但今日见此情形,着实心中烦躁。赵佶深吸一口气,冷冷开口道:“尔等休要再吵!既然此事争执不下,朕决定派人南下巡查,一探究竟。”

    他看着太子,不满地说道:“朕有意让三皇子楷南下查案,诸位可有异议?”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下来,众人面面相觑,无人敢再出声。太子脸色微变,却也不敢多言。

    陈文昭一挑眉,上前劝道:“陛下三思……”他又看向太子,其意不言而喻。

    三思个什么?赵佶心头火起,“朕心意已决!”

    殿中众人见皇帝已做决定,自然没有再劝的,陈文昭说道:“陛下圣明,可郓王年少,此番南下,路途遥远,事务繁杂,也需找几位能臣陪侍左右,陛下可有中意的人选?”

    赵佶微微沉吟,目光扫过朝堂,又看了看太子,片刻后说道:“此事便交由众位爱卿斟酌,选出合适之人随三皇子南下罢。”

    太子却不知个中弯弯绕绕,只以为父皇早已选定郓王,可他也不愿郓王独出风头,也得安插自己的人才行,便上前一步,拱手道:“父皇,儿臣推荐一人,左司郎黄潜善,此人素来能干,心思细腻,且处事沉稳,若能随郓王南下,定能助其一臂之力。”

    赵佶听罢,微微皱眉,太子既已开口,他也不好反驳,便道:“黄潜善倒也罢了,只是此行南下,事务繁杂,还需多备几人。朕倒想起一人,吏部郎中徐观,此人学识渊博,处事干练,让他随行,也多一份保障。”

    太子闻言,心中微微一沉,他不愿让徐观伴随赵楷南下,一来徐观曾任东宫讲官,与他有师徒之情,他心中一直认定此人为他属官,自然不愿他去别的皇子那;二来徐观与陈太师师出同门,此次南下查那潘邓的案子,难免偏颇。

    可如今陛下已经下令,便也无从反驳,赵桓只得拱手道:“父皇圣明,如此甚好。”

    赵佶又道:“南下路途遥远,且多有危险,朕再将亲卫军赐予三皇子一队,共同南下。退朝!”

    *

    苏州府城。

    清早时分,街上已热闹起来了,卖布的小贩推着小独轮车走街串巷,他那小车样式别致精巧,车上刻着“东平”二字,车上的布匹挨个架在梁上,高高的犹如小山,五彩斑斓的棉布在晨光中格外鲜艳。

    那小贩气沉丹田,敲了个木邦,吆喝道:“哎——瞧一瞧,看一看咯!北来的棉,南来的纱,织成布匹顶呱呱!东街的娘子西巷的娃,穿上新衣笑哈哈……”

    早有人见了他这棉布鲜艳的,听见他吆喝便走上前打听,“唉,小经纪!”

    那小商贩一回头,见是几个娘子,连忙招呼,把那些布匹挨个放下来一角。

    那几个娘子走上前去摸摸他的棉布,一摸之下,果然与众不同,手感柔软,料子扎实,真是又结实又鲜艳。

    小商贩连忙说道:“咱们这棉布都是东平产的,柔软又透气,夏天不闷汗,冬天暖如春!买一匹回去,能裁好几件新衣裳!”

    东平产的?几人颇为惊讶,“这就是那东平府产的棉布,是那个东平纺织坊里产出来的?”

    小商贩颇为自豪,“正是东平棉!”

    旁边一个挎着篮子路过的妇人哼了一声,“当我们苏州是别个没见过好东西的地界?棉布也到这儿来卖,这可是家家缫丝的地方,你呀,来错地界了!”

    第197章 看望太守

    那妇人言语苛刻,一边几个看布的娘子都偷偷看他两个,不再说话,可那小经纪倒没半分生气,依旧乐呵呵的说道:“这位娘子说得对!这苏州府哪儿哪儿都好,锦缎更是一流!”他说着话竖起了个大拇指。

    那妇人听了面上有几分得意,只听那小商贩又乐呵呵说道:“……可您又没听说过一句话?叫‘满街缫丝妇,没有穿丝人’?这缫丝的哪买得起丝?您再看咱们的布……”

    他手那么一比划:“咱们推着小独轮卖东平布的,卖的都是些棉布,物美价廉。前些日子已去乡下走街串巷,相当紧俏呢!今日才来城里,还不知会卖得怎么样。您若看我这布好就捧个场,买回去买不了吃亏,也买不了上当!绝对是一等一的好棉布!”

    他说得诚恳,语气里还带着几分俏皮,引得旁边几个娘子掩嘴轻笑。那挎篮的妇人听了,脸上虽还绷着,眼神却不由得往他摊开的布匹上瞟了几眼。只见那棉布颜色鲜亮,质地柔软,比寻常棉布细腻许多。

    她家其实也穿不起丝,只是这半年来江南绸缎减产,她看不惯那东平府的棉布抢了她们南边绸缎的风头罢了。

    那妇人扭捏了一会儿,也过去上前摸了摸棉布。小经纪见状,趁热打铁,顺手抖开一匹水红色的布,笑道:“您瞧瞧这色,多正!裁件衣裳穿出去,保准比那锦缎还显气色!再说了,棉布穿着舒服,透气又吸汗,夏天不闷,冬天又暖和,可比那绸缎实用多了!”

    一边的另几个娘子都在看布的花色,一人低声对同伴道:“这布确实不错,光看这工艺,布面上一个疙瘩都没有,那必是顶好的织女织出来的,摸着也厚实,这还有印了花的,要不咱们也扯几尺?”

    另一人扯着她的袖子道:“他这样的布,肯定贵呢……”

    那小经纪耳朵尖的很,连忙说:“不贵不贵!”他用两个手比划了一下,“一尺就这个数,你要多少买多少,我这儿给你裁开。”

    “哎呀!”那几人惊叹,“怎么这么便宜?真只要二十二文一尺?”

    那小经纪点点头,“咱们一匹布四丈长,您要是买一匹,还给您便宜,一匹布收您八百三十文!”

    一边观望的听了这价格都走过来了,也来摸摸这儿的棉布,“你家的为啥这么便宜?我看你这布顶好的。”

    “是呢,现在苏州府卖绸缎都要一贯半了!”

    “东平的棉便宜吗?”

    那小经纪笑道:“不瞒您各位说,咱们几家东平布是专门从北边来的。俗话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眼见着寒衣要到了,今年苏州战乱,不光粮食没有,织布的也少,掌柜的一合计就叫我们来苏州府卖点便宜棉布,给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稻米文学首页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稻米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今日头条

稻米文学|全本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