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稻米文学www.daomitxt.com提供的《[水浒]掀翻大宋》240-250(第7/13页)
再没了从前的嚣张气焰。
第二日燕京处有战报传来,燕山府宣抚使驸马都尉董平与常胜军首领郭药师连连大捷,把金军首领完颜宗望围困良乡,围点打援,此时完颜宗望已经向粘罕发了急报。
粘罕无法,眼见他们在汴京城也难得到什么好处,后方又有完颜宗望等待支援,只好撤兵北上。
战场局势千变万化,想不到一日一夜之间竟有如此转变。一天前,皇帝还在绞尽脑汁筹集钱财,惶惶不可终日;一天之后,金军竟然自己撤退了,汴京城不战而胜!
*
金军走了,此时朝廷有更重要的事要商议了,便是太上皇南渡一事。
太上皇一到应天府,就截留赋税,阻止了东南的勤王之师,他的做派就不再像是太上皇,而是想要在江南建立一个新的朝廷做皇帝,这怎么行!
他不回来,大宋朝廷就会混乱,现在的局势之下,外忧没走远,内部就分裂成了两个政权,要是让那些老臣拥立着太上皇在江南称帝,那不就乱套了吗!
赵桓抿着嘴,这群老臣就会叫他做这做那,也不见在南边的是谁,他还能管到父皇头上吗?
赵桓沉默了一会儿说道:“父皇既然是我父亲,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都听他的就是了。”
群臣无语凝噎,宇文虚中从心底里生出一股厌恶之情,冷哼一身,不顾皇帝脸面,直接呵斥道:“你们这辈是父子,两三辈后,就是两个国家了!国祚不存,如何向祖宗交代!”
第246章 太上去留
宇文虚中一声呵斥如同惊雷一般,把赵桓吓得心在腔里狂跳,他这半个月来夜夜睡不好,此时被惊吓一番,额头上都渗出汗来。
赵桓捂着心口说道:“既然如此,众位卿家怎么看?”
李邦彦率先出列,拱手奏道:“臣以为,当处决所有奸臣,以防太上皇另立小朝廷,斩断其势力。如此,方能保全我大宋江山。”
皇帝显得十分犹豫,一旁有人见气氛紧张,劝道:“太上皇为陛下亲父,陛下瞻前顾后也是尊从孝道,有什么可指摘的?”他话头一转,又劝道:“……只是如今太上皇在南边不回朝,陛下往后又该如何尽孝呢?只为人子之愿,也该将太上皇请回汴京。”
李邦彦说道:“太上皇必定也后悔自己从前作为,不然为何要南逃?如今陛下执掌江山,将以前的奸臣一一处决,才是尽了为人子的孝心。”
赵桓说道:“既然如此,朕便写信给父皇,告诉他如今汴京已经太平,让他早日回归吧。”
*
赵佶此时身在苏州城,见了多年未见的潘卿家,心中安定下来,总算是过上了几天安生日子。
北面的消息已经传来,金军撤退,汴京城如今也终于平安,赵佶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国祚安稳,他便叫自己的宠臣高俅也一同来到润州府,共同到达此地的还有蔡京、蔡攸等人。
皇帝没有再往南走的打算,因此把江南一地赋税都截留于此,在苏州府修了行宫,他身边的大臣们也开始心思活络起来。
蔡京此时已经垂垂老矣,老眼昏花,可配上一副老花镜后,目力又涨几分,野心也涨起来,“陛下,臣近日听闻,皇帝处罚奸臣,已把臣和犬子的官都罢免了……”
赵佶听了老臣这么说,自己面上也挂不住,想安慰两句,又回想起自身处境,悠悠叹气,“都是我的不是……”他那杨戬和王黼两位卿家,都是忠诚不二之人,也都在他南逃过后两天就被那不孝子抓了回去,现在听说已处决了。
蔡京哪里听得皇帝说这样的话?连忙说道:“陛下莫要折煞臣等!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如今陛下在江南如此境遇,臣等愿以死效忠!”
赵佶看着面前陪伴他二十年的老臣,心中涌起一阵感动之情来,即便身处如此境地,身边仍有臣子愿为他尽忠。
赵佶见蔡京这般情真意切,他也不禁振奋起精神,说道:“朝廷自有其章程,待此事稍作了结,过个一年半载,朕便和太子重提此事,让他重新恢复你父子二人的官职。”
蔡京叹息道:“臣与犬子不过是卑贱之身,从前蒙陛下青眼,才得以入仕为官,做不做官,又能如何呢?臣只是惦记着陛下,若有朝一日能重回汴京城,又该如何是好?”
蔡京不说这话倒也罢了,一提及此事,赵佶心中也愁苦顿生。
蔡京复又说道:“陛下当时退位只不过是保全国祚之策,可如今大事已平,太子却没有只言半语,如何不让人心寒?陛下不见玄武门之变后,高祖如何?”
赵佶顿时打了个冷颤,是了,纵观历史,太上皇哪有善终的?蔡卿家所说唐高祖已算是命好之人,最后不也被清洗了旧臣,搬出了太极宫,最终郁郁而终?
他看着蔡京,问道:“以卿家之见,我此时应该如何?”
蔡京说道:“臣见江南甚美,陛下若是珍惜自身,就莫要再北归了吧。”
赵佶听了这话,老怀甚慰,这岂不正合他心意,遂赶忙点头,却只听蔡京又说:“陛下想要在江南久待,得把兵权要过来才行。”
嗯?这怎么能行!赵佶想了片刻,“兵权在国,我若掌权,岂不不合礼法?如今是潘卿家宣抚两路,他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从来与我君臣相得,你我在此,想来并不会有什么烦忧……”
蔡京只好又叹气说道:“如今皇帝只是贬了我父子二人官职,待到日后怕是就要派人来捉我几个押回京师处刑了,我几个死了不要紧,到时候只祈求陛下福泰安康。”
高俅一直在旁边站着,到了这个节骨眼上,也不能什么话都不说了,遂跪下来说道:“陛下,兵权在手才能高枕无忧呀!臣领兵而来,那三千人根本入不了苏州府,全都停在润州一地,长此以往,若是有什么事,该如何是好!”
他这些天在苏州府待得战战兢兢的,生怕碰见林冲等人!走路都要绕着走!如今风水轮流转,那林冲成了潘宣抚使身边得力的人,他反倒连官职都没了!好一个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那北面的新皇帝一声令下,哪里管他们这些前朝老臣的死活!
赵佶听了两位宠臣劝谏,也觉得这事得有个安排,便与身边小黄门说道:“张宝,去叫潘卿家,朕有事与他相商。”
过了两个时辰,潘邓忙完政事,来到了太上皇行宫,赵佶拉着他对面坐下,语重心长地说道:“卿家在南地,可知北面的事?”
潘邓问道:“陛下说的是什么事?”
赵佶长叹一声,语气中满是无奈:“朕所言之事,便是你恩师陈太师被贬谪一事。唉,朕来到南边尚不足一月,竟不知朝廷竟有如此大的变故。太子桓行事实在欠妥,陈太师多年来为国事操劳,怎能如此轻易就被贬谪呢!”
潘邓沉默片刻,而后缓缓说道:“臣亦曾听闻此事,既然是陛下下令,想必自有其深意,臣等身为臣子,自当遵从。恩师为人豁达,想来不会将此事放在心上。”
赵佶见面前人言语间自有章法,并不为此事气恼,一边觉得潘卿家实乃忠臣,一边又叹他年纪轻轻脑子死板,遂又说道:“卿家可知另外一件事?”
潘邓疑惑地看向他,赵佶说道:“我听闻金军在汴京城外时,曾要朝廷派人质去金国营地,那粘罕不知怎的,仿佛记恨陈太师一般,硬要他做人质,皇帝无法也只能派太师前去金军大营……不过所幸后来西北勤王军到达,解救了危局……”
赵佶看着潘邓依旧沉默,面无表情,也不再多说什么,只让给了潘卿家一副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稻米文学首页 】